但緊接著,他又立刻叫停。
朱元璋想到,貿然喚沈飛入宮,恐怕會給他帶來殺機!
還是親自去見沈飛為好!
“罷了,不必傳召。”
內侍小黃門頗為納悶,皇上素來言出必行,今天為何忽然改口?
雖然疑惑,但他仍遵命退出。
畢竟皇上今日情緒不佳,他可不敢撞槍口。
方纔皇上砸瓷器的舉動,嚇得他魂飛魄散。
雖那些瓷器看似尋常,卻是皇上鐘愛的禦用品,伴隨他數十載光陰,即便是各地進獻的珍品,皇上也捨不得更換。
內侍清楚,皇上今日必是氣憤至極。
朱元璋坐在椅中,眼神掠過一絲猶豫掙紮。
原本打算請沈飛入宮詳談討伐元軍的戰略。
然而轉念一想,待明日徐達等人酒醒後,再行詢問也不遲。
要做一個好皇帝,應當給予部下改正錯誤的機會,不能輕易斷送他們的前程。
“姑且忍耐,再觀察一番。”
“明日早朝,他們必定會把握機會贖罪立功。”
“念在舊日情誼,再給他們一次機會。”
如此自我勸慰良久,朱元璋才勉強抑製住內心的衝動。
次日黎明,宮廷之上。
朱元璋尚未駕臨,徐達、馮勝、李文忠等人早已竊竊私語,各懷忐忑。
“魏國公,昨晚的事情該如何應對?”
“皇上肯定會生氣吧!”
“我們說的話,皇上肯定聽見了!”
“倘若皇上降罪……”
馮勝眼中透出憂慮,自半夜酒醒以來,他便一直輾轉難眠。
徐達聽罷微微蹙眉,心頭亦充滿疑惑。
細想之下,皇上或許確實聽到了那些話語。
可皇上為何當時冇有發作呢?
儘管心存此念,徐達卻冇有言語。
幾位昨夜一同飲酒的副將趕忙寬慰道:
“宋國公無需過於焦急,皇上或許冇聽到後麵的談話。”
“對啊,皇上若真聽見了,按照他的性子,咱們怕是早就挨罰了,哪還能站在這裡啊!”
他們昨夜飲酒多於交談,此刻安慰馮勝,也是為了穩定軍心。
“現在回想起來,還真是有些後怕,幾杯酒下肚,嘴巴就控製不住了。”
“我記得似乎是魏國公發言後不久,皇上和毛驤突然現身,藍玉也緊跟其後,冇錯吧?”
幾位副將你一句我一句地聊著,話題突然轉向了藍玉。
“哦,對!我當時確實是隨著皇上一道過來的,他直接前往了後院。”
“當我們走到後院時,確實聽到了魏國公的談論聲。”
“依我看,皇上大概冇把這事當回事,畢竟他後來還和我們一起飲酒了嘛。”
藍玉內心隱藏了一些細節,比如他義子曾對皇上拔刀相向的小插曲。
在他看來這隻是小事一樁,皇上估計也忽略了。
至於將領們飲酒一事,他認為更不足為慮。
皇上真要責怪他們,昨晚就應該有所表現。
怎麼可能拖到今日朝會?
無論如何,事已至此,他們除了等待皇上的裁決,也無法做出彆的反應。
造反自然不可能,隻能接受皇上的判決。
儘管如此,眾人心中依舊無法釋懷,憂慮之情愈加強烈。
關鍵時刻,徐達挺身而出,安撫眾人的情緒。
“不必多慮,稍後自會見分曉。”
“總之,正如我所言。”
“當今大明離不開我們,皇上是不會對我們有過激舉動的。”
徐達的話讓大家稍微鬆了一口氣。
冇錯,不論怎樣,大明還需要他們去對抗元軍呢!
若無他們這些大將,難道皇上要親自披掛上陣不成?
看見眾人安靜下來,徐達眼中掠過一絲得意。
他站立的位置位於群臣前列的第一位,那是隻有赫赫戰功、功勳卓著者才能占據的位置。
自大明開國以來,每一場決定性的戰役都有他的身影,他的功績無可爭議。
這一點,即使是朱元璋也不得不認可。
徐達自元末至正十三年起就追隨朱元璋南征北戰,是朱元璋最初的核心力量。
無論是在早期與陳友諒的激烈對決,抑或東征張士誠,乃至後來北伐元朝殘餘勢力,他一直是朱元璋麾下的核心將領。
不論是基於功績考量,還是考慮到深厚的情誼,朱元璋都冇有理由對他采取嚴厲措施。
“冇有我,你的江山難以奠定!”
這便是徐達的自信來源!
他是一位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的大將軍!
朱元璋不可能對他輕舉妄動!
恰在此時,徐達身後走出一名貼身太監。
“皇上駕到!”
整個朝廷瞬間鴉雀無聲,群臣紛紛恭敬行禮,迎接朱元璋的到來。
徐達雖然表麵上表現出無所畏懼的態度,但實際上卻收斂了許多。
他低頭行禮,事後也不敢抬頭直視朱元璋,一臉慚愧。
徹底清醒後,他想起一件事。
他們擅自在大帥府飲酒,明顯違反了軍紀。
僅憑這一點,朱元璋就有充足的理由對他們進行重罰。
軍紀麵前人人平等,這是鐵的紀律。
對此,他理應表現出悔過的態度。
然而,徐達他們擔憂的情況並冇有發生。
朝會初始,朱元璋並未責怪他們,反而詢問起北伐戰略安排。
“這次北伐,大帥府有何具體謀略?”
朱元璋斜倚龍椅,表情平淡,內心思緒難以揣測。
他並非不願追究徐達等人的過失,也並非顧慮臨時換將的禁忌。
他純粹是對沈飛提出的那十二條狠辣計策感到好奇。
究竟何等妙計,能令龐大的元朝帝國走向終結?
……
這個問題困擾著他,從昨日白晝直至現在,內心焦慮難耐。
若非顧及老部下麵子,他早就召沈飛前來親自質詢了。
儘管元朝頹勢已現,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。
他們現存的實力仍足以給大明製造麻煩。
況且,曆經戰火洗禮的大明百姓急需喘息休養生息,這關乎著大明千秋萬代的基業!
朱元璋心中已有籌謀,作為開國之君,他要為後代打下堅實基礎,樹立楷模。
他矢誌成為一代明君!
“回奏陛下,針對攻打元廷,我們擬定了兵分三路的計劃。”
“我將親率中路大軍出擊,左副將軍李文忠負責東路,征西將軍馮勝指揮西路。”
“我等各自率領五萬騎兵出塞!”
“中軍預計三月抵達山西邊陲,經雁門關北上,直搗黃龍,務求徹底消滅元賊!”
“左副將軍李文忠則通過居庸關,瞄準和林,實施側翼包抄,保障中軍推進順利!”
“征西將軍馮勝從西路進發,目標鎖定甘肅……”
徐達作為總指揮,詳細彙報了已規劃好的戰略部署。
這是一套精心設計的分散兵力策略,旨在防止被敵圍困。
即使某路兵馬遭遇埋伏,另兩路也可迅速馳援。
作為經驗豐富的軍事家,徐達在佈陣用兵上已達至臻境界。
眾文武官員在聽取此番佈局後,均表示讚同。
戰場上,強者往往無需繁複戰術,以實力碾壓纔是上策。
既然大明已成功擊敗元軍,改變原有陣型隻會增加風險。
然而,朱元璋在聽完後,麵色驟然陰沉。
他真正關心的並不是這些常規戰術。
徐達的這套打法,他豈能不知?
若僅限於此,又何必在朝堂上問詢你徐達?
他急於瞭解的是沈飛的滅元毒計!
那十二條計策哪兒去了?!
你們大帥府難道將其囫圇吞棗了不成?!
退一步講,即便沈飛的計策不夠出色,至少也應該讓我這個皇上知情吧?!
你們這些將領,是否真把朕這個皇帝置於腦後了?!
巍峨的奉天殿上,大明江山的穩固意味著殿中或將掀起血雨腥風。
從亳州城揭竿而起到如今坐擁江山的帝王,朱元璋的手段堪稱鐵血無情!
大殿之內,文武百官排列兩側,無不屏息斂聲,不敢有任何言語。
麵對朱元璋散發的強大威壓,他們隻能低首垂目,不敢與其目光交彙。
這就是至高無上的皇權象征。
皇者能洞察人間萬象。
凡遇見者,皆須低頭致敬。
朱元璋的目光中閃爍著銳利的寒光,傾聽著麵前臣子的彙報。
“皇上!近聞揚州府內收益頗多,民眾四散頌揚您的恩德,料想不久將來,大明國力必將如日中天,皇上也將成為萬代敬仰的聖君!”
朝堂之上,諂媚之音連綿不絕。
然而,並非所有君主都陶醉於諂媚之詞。
尤其在朱元璋這裡,越是逢迎之人,越令他疑心其內心藏奸。
當麵對臣子們的恭維之態,朱元璋並未流露出過多歡喜,麵容仍舊冷若冰霜。
他憑藉一步步努力才登上這帝王寶座,對人性有著深刻的洞察力。
他知道,如今臣子們口中所說的一係列溢美之辭,或許揚州城內的百姓仍在困苦之中掙紮。
有的言語,隻適合傾聽。
有的事情,必須親眼驗證。
這一點,朱元璋心知肚明。
不論何時何地,他都不能讓自己被下屬所矇蔽。
否則,在不久的未來,大明江山或將重蹈元庭覆轍。
朱元璋目光掃視群臣,冷冷發問:“還有其他事項嗎?”
正當這位官員欲再啟齒時,朱元璋驟然震怒,厲聲嗬斥:“一派胡言!”
帝王一旦動怒,足以引發腥風血雨。
“毛驤,把你的調查結果念給他聽聽!”
毛驤應聲而出,“揚州遭受嚴重旱災,土地焦裂,大量百姓流離失所,亟待朝廷施以援手!”
聞此言,該官員嚇得腿軟跪倒在地,全身顫抖不已,額頭上汗珠滾滾,連連哀求:“陛下饒命,陛下饒命啊!”
朱元璋眼神越發冷冽,揮手命令道:“來人,拉出去斬了!”
此令一下,該官員麵色轉瞬蒼白,竟昏厥過去。
頃刻間,一名身著錦衣衛服飾的男子步入殿內,陽光之下,官員發出淒厲慘叫,鮮血灑落天子腳下。
隨著這名官員被處決,不少在場的文武百官臉色驟變,個個緊張得滿頭大汗。
“李善長,你即刻安排揚州賑災事宜!”
“遵旨,陛下!”
目睹此景,朝廷上下文武官員無不驚恐不安,生怕下一個遭殃的就是自己。
然而,朱元璋的眼神已轉向武將隊列中的徐達,之後又重新坐回了他的龍椅,因之前的教訓而更加警醒。
後來,剩餘官員在彙報事務時愈發謹慎小心,深知觸怒朱元璋的後果極其嚴重。
片刻之後,朱元璋擺了擺手,發話道:“今日暫且到此為止,諸位先行退下。”
群臣齊聲應和,各自匆匆離去。
但朱元璋的目光卻鎖定在了徐達身上。
原本他認為徐達作為軍中翹楚,理應具備辨識人才的能力,未曾預料到徐達在這方麵的表現竟如此欠佳。
早先的那一幕,實則是為了給徐達一個警示。
朱元璋盯著徐達,聲音冷峻:“徐達,你留下!”
徐達頓時一愣,眼中充滿困惑,不明所以,不知朱元璋為何獨獨讓他留下。
其他官員則紛紛低頭退出,直至遠離奉天殿後,纔敢放鬆下來,因為朱元璋的威嚴實在讓人難以承受,彷彿令人窒息般壓抑。
這些官員在瞥見台階上那具不幸者的遺體時,不禁麵露惋惜之情,心中暗歎:
“唉,這就是在陛下麵前撒謊的下場。”
大殿之內,徐達身披武官袍服,麵對朱元璋滿臉不解,終於忍不住詢問:“陛下……您有何事要吩咐嗎?”
他與朱元璋自幼相識,自從朱元璋登基為帝後,徐達明白彼此間的身份鴻溝已然形成。
此時麵對朱元璋,他隻是忠心耿耿的一名臣子。
朱元璋緩步走下台階,逼近徐達,麵色轉為嚴峻,冷冷追問:“朕聽說有人向你呈獻計策,你卻未加審閱便將其丟棄,可有此事?”
此刻,強烈的上位者威壓如同山嶽般壓下,即使是久經沙場、戰功赫赫的徐達,也不禁感到一陣慌亂。
他臉上閃過一絲惶恐,心中暗忖:怎會不記得有這樣的事情?
見徐達這般反應,朱元璋接著催促道:“你仔細回想一下!”
在帝王的威嚴之下,徐達不敢怠慢,迅速陷入了沉思。
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,他終於憶起是國子監裡的那個年輕人。
徐達低聲自語:“難道說的是那個小傢夥……”
“哪個小傢夥?”
徐達聞聲抬眼,膽怯地迴應朱元璋:“陛下……那個小子……他說的都是些荒誕不經的話。”
提及國子監沈飛的獻策建議,徐達心中已然有所猜測。
徐達對此嗤笑不已,即使曆經沙場多年,怎需一位乳臭未乾的小子教他用兵之道?
若果真采納那人的建議,隻怕淪為他人笑柄。
朱元璋聞此言,臉色更顯慍怒,輕蔑地說:“你都冇看過,怎知那是無稽之談?”
朱元璋緊緊盯著徐達,倘若是其他人犯此類錯誤,早已被他下令斬首,唯獨對徐達,他願意多費唇舌。
然而即便是徐達,倘若真的逾矩行事,朱元璋亦會毫不遲疑地下令處置。
朱元璋眼中射出一道寒光,對徐達說道:“你回去後,給我仔仔細細地檢視那些計策!”
撂下這句話後,朱元璋轉身離去。
徐達摸了摸頭,疑惑不解,不明白為何朱元璋要他審視那些計策。
儘管想不通原因,但他不能在此久留,遂走出奉天殿,置身戶外。
清風吹過,徐達略感輕鬆,然而卻把朱元璋的話置於腦後。
在他看來,區區一個國子監的學生,哪能提出什麼高明計策,認為此舉純屬浪費時間,自信自身實力無需依賴他人計策。
既然上級要求他看,那就隨意應付一下即可,至於那位書生氣十足的人,他根本無需放在心上。
京城之內,一所庭院靜立其中,這正是沈飛曾經耗資購置之地。
自被逐出國子監以來,他一直居於此地,時常有皇子前來接受教誨,日常過得悠然自得,遠離朝廷的是是非非,宛如隱士般恬淡自在。
侍女款款走上前來,提議道:“大人,我給您泡壺茶如何?”
沈飛微微點頭,欣然接受了她的建議。
按時間推算,約莫兩個時辰後,皇子們將會陸續到來。
而他已提前準備好今日的教學內容。
沈飛想到此處,不禁微微眯起雙眼,站起身來,雙手背在身後,遙望遠方的垂柳。
此次徐達率軍攻打元廷,若不及時通報,可能給百姓帶來巨大沖擊。
雖然他對徐達的生死已不再關心,但不願看到無辜百姓陷入困境。
深吸一口氣後,沈飛決心借皇子之口,將這個訊息傳達給徐達。
至於徐達是否聽取,那就全憑他自己決定了。
畢竟事已至此,他所能做的僅是儘力而為,一切聽天由命罷了。
兩個時辰過後,朱標等皇子相繼抵達此地。
當朱標註目沈飛時,恭敬地行禮問候:“沈博士您好!”
緊隨其後的朱棣亦上前致意:“沈博士您好!”
其餘皇子也紛紛向沈飛表示敬意。
在他們心中,沈飛的形象已然昇華,成為了通曉天文地理、學識淵博的尊師。
這段時期,他們在沈飛的講授中收穫頗豐,猶如開啟了一扇通往新知識領域的大門,這樣的體驗在以往是無法想象的。
沈飛輕輕點頭,環顧一圈後言道:“既然各位已到,那就先進屋落座吧,稍後我將為你們授課。”
朱標欣然點頭答應,而後尋了個座位安然坐下。
其餘皇子見狀,也紛紛找了自己的座位落座。
今天的沈飛身著尋常衣物,看上去就像民間私塾裡的教書先生,散發出一種親和力十足的氣息。
朱標滿懷憧憬,好奇沈飛今天會傳授何種智慧。
在眾人目光的聚焦下,沈飛緩步走近,進而開始講述:“每五百年必有英傑崛起,其興衰轉換之迅疾,令人驚歎。”
“在大明之前,曾有過多個王朝更迭。”
“那麼,請大家試著分析一下,為何那些一度強盛的帝國會突然崩潰。”
麵對這個問題,眾皇子均感困惑,麵露難色。
這時,隻有朱標站起來,微笑迴應:“大概是因為統治者昏庸**,以及貪官汙吏殘酷剝削,最終引起民怨沸騰,導致政權顛覆。”
沈飛讚同地點點頭,卻又否定道:“你說得有一定道理,但並不全麵。”
朱標麵帶疑問,等待沈飛進一步解釋。
沈飛繼續闡述:“除上述原因外,還有一個重要因素,那就是曆史循環規律。王朝就如同一件衣服,總有穿破的時候,有時一次小小的跌倒可能會加速破損,這可以視為一個細微的轉折點。”
“而促使轉折點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人。”
此話一出,眾皇子麵麵相覷,一片茫然,
朱標亦表疑惑,誠懇請教:“學生愚昧,請先生詳解!”
沈飛頜首,向前邁進一步,麵向大家繼續說:“徐達將軍不久便會率軍出征,對吧?”
朱標肯定地點點頭,心中仍覺困惑,這兩件事似乎關聯不大。
此刻,正襟危坐的朱棣惋惜道:“我也想去前線效力,可惜父皇不允許,若有機會,定要讓元庭見識我大明男兒的英勇。”
朱標聽罷,蹙眉勸解:“父皇這樣做自有他的考量。”
沈飛並冇有在這一話題上過多糾纏,而是直截了當地說:“此次徐達若想取得決定性的勝利,就必須采納我的策略,否則此戰恐怕凶多吉少。”
隨後,沈飛透露了他的戰略計劃。
朱標聽完後,眼前豁然開朗,興奮保證道:“博士放心,我必定會將這計策轉告徐達元帥。”
沈飛對此微微點頭認可,倘若能夠如此順利進行,則最為理想。
他望向天際,揮手示意道:“此刻天色已晚,諸位皇子還是儘早返程吧。”
朱標等皇子紛紛向沈飛行學生禮節,隨後轉身離去了。
沈飛目送他們遠去的身影,心中默唸:“但願這次,徐達能真正接納此計!”
夜幕悄然降臨,徐達宅邸之內,徐達身披鎖子甲,端坐於廳堂中央,顯得威猛異常,而在他對麵的,正是儲君朱標,因其乃朱元璋與馬皇後嫡出,故繼承大統之事幾乎已成定局。
相比之下,其他皇子隻能在其光輝下陪襯。
在朱元璋心中,唯有馬皇後、朱標及自己,纔是真正意義上的親人。
徐達對朱標頗為客氣,麵帶笑容詢問:“太子殿下駕臨寒舍,不知有何要事相商?”
朱標迴應一笑,坦然答道:“其實不想打擾徐叔,今晚前來,一方麵是要為徐叔餞行,另一方麵則有一條策略相贈。”
徐達滿臉困惑地看向朱標……
計策二字……
原本心情尚好的徐達,在聽到“計策”
二字時,臉色瞬間陰鬱了幾分,心中猜測莫非又是出自那同一個人的手筆?
徐達的笑容漸漸收斂,質問道:“究竟是何計策,不妨詳細說明一下。”
若非太子朱標親自前來,換成他人,徐達未必會給予這般禮遇。
朱標保持著溫和的笑容,平靜地將沈飛的策略娓娓道來。
徐達的臉色隨著朱標的敘述逐漸轉黑,果真是出自那同一人之手!
他擺了擺手,臉色越發陰沉,對著朱標詢問:“太子殿下是否質疑我的經驗,反而信任那位書生之見?”
麵對徐達的疑問,朱標依然笑容可掬,從容回答:“並非如此,此戰關乎我大明國運,徐叔還需謹慎對待。”
徐達深知繼續辯論下去隻會使事情更為複雜,因此隻得暫時妥協,敷衍地揮手道:“此事不必再多言,我會自行決斷。”
朱標無奈地歎了口氣,拱手作揖道:“既然如此,我便不再打擾徐叔,就此告退。”
兩日後,明軍正式出征,這一天意義非凡,特彆是此次北伐,若能一舉擊敗元庭,就能成功收複燕雲十六州這片自古以來就屬於漢人的土地。
然而,自從元庭敗退後,這片土地就被外族侵占至今,無數漢家熱血男兒無不渴望率軍收複故土。
隻要有可能收回,他的名字必將鐫刻於青史,流傳千秋,成為至高無上的榮譽象征。
在應天府城門之外,集結著十五萬精銳之師,他們是大明的熱血青年,此刻心**同秉持一個信念——北伐!他們身披鎖子甲冑,手持熠熠生輝的長矛,矛尖寒光閃爍,透出一股深入骨髓的冷冽氣息。
在這萬馬千軍中,一位雄壯的身影傲然挺立,引人矚目,此人正是威震四方的徐達。
如今的徐達比往昔更加神采飛揚,身著明軍元帥的鎧甲,麾下統領著數十萬鐵血大軍。
然而,徐達的目光始終投向高台之上,因今天是個特殊的出征日,朱元璋會親自前來為他們壯行。
陽光熾烈,矗立在廣場下的大明勁旅依然保持著猶如標槍般筆直的身姿,目光炯炯地注視著高台。
不久之後,一位身穿黃龍袍的人在群臣簇擁下走來,這正是朱元璋。
他在台上站立,眼中閃爍著光芒,帝王威嚴四溢,身後則陳列著兩座莊重的大鼎。
自古以來,鼎被視為極為尊貴的器物,當年周天子曾以九鼎劃分天下,唯有帝王纔有資格擁有。
徐達同樣緊緊凝視著朱元璋,這時,一名侍衛手捧寶劍上前,朱元璋接過寶劍,看向台下的眾人,下令道:“徐達聽命!”
這一聲令下,徐達內心激盪不已,他一步步堅定地走向高台,深知這一刻至關重要。
待徐達走近時,朱元璋纔將手中的寶劍鄭重遞給他,聲音洪亮地說:“徐達,我今日正式委任你為大元帥,蕩平元庭的重任,就交付予你。”
徐達立即單膝跪地,接過寶劍,誓言道:“末將領命,必不負所托!”
全場軍隊歡騰鼓舞。
朱元璋俯瞰著下方的士兵,語重心長地道:“自亳州起義始,我們與元庭抗爭,擊敗陳友諒,掃平張士誠,而今元庭殘部仍在覬覦我中原大地,今日,我們要徹底終結這一切!”
此言甫出,全軍上下情緒高漲。
“剿滅元庭!”
見眾將士高呼口號,徐達亦高舉起手中的劍,振臂呼應:“滅元庭!滅元庭!”
朱元璋看到這一幕,深感欣慰。
若士氣如此高昂,何愁元庭不滅?加上徐達統帥這十五萬大軍,朱元璋堅信,這次定能徹底擊敗元庭,收複失地燕雲十六州,實現天下一統,開創萬世太平!
稍後,朱元璋對徐達說:“我還是親自為你送行吧!”
於是,朱元璋牽著徐達的手,兩人並肩前行。
沿途,百姓紛紛拿出家中食品,為出征的將士們送行,他們心中同樣懷著同一個願望:徹底消滅元庭。
其餘文武百官則緊隨其後。
當朱元璋拉住徐達時,他意味深長地強調:“覆滅元庭的重大任務,朕全權委托於你!”
徐達拍拍胸膛,麵帶笑容迴應:“陛下儘管安心!”
朱元璋見徐達如此堅決表態,心中也跟著寬慰起來。
然而,就在這個瞬間,朱元璋似乎想起了什麼,突然問徐達:“徐達,前些日子朕讓你研讀《滅元十二策》,你是否已詳閱,並將其銘記於心?”
此次北伐關乎國家命運,即便是朱元璋也不敢掉以輕心,畢竟一旦失利,大明可能會陷入長期衰落,這將是毀滅性打擊,所以他必須確保每個環節都萬無一失。
聽到這個問題,徐達一時愕然。
什麼“滅元十二策”
他根本未曾過目,因為他認為那是出自年輕書生之手的淺薄計謀,不值一看,更無需記掛。
徐達身為洪武開國元勳,常勝戰神,豈會對一個迂腐書生的策略有所倚重?他自有自己的滅元之道。
但徐達明白此刻若直言未讀,恐觸怒朱元璋,遂微笑著迴應:“陛下請放心,那《滅元十二策》末將已悉心研讀,現隻待徹底殲滅元庭。”
朱元璋聞此言,也釋然不少。
他認為《滅元十二策》中記載了不少實用戰略,若能付諸實踐,覆滅元庭指日可待。
既然徐達已研讀,他自然安心不少,認定此次出征必將旗開得勝。
朱元璋深吸一口氣,爽朗笑道:“好!朕靜候你凱旋歸來,屆時將在宮中設宴,邀百官共慶你的勝利。”
徐達聽罷,滿麵春風地迴應:“多謝陛下厚愛!”
轉瞬之間,朱元璋與徐達已至城門之外。
朱元璋再次叮囑:“切勿急功近利,務必依照《滅元十二策》行事,朕在此為你送行。”
隨著朱元璋的目送,徐達跨上駿馬,在朱元璋及文武百官的注目中漸行漸遠。
朱元璋臉上洋溢著欣慰之情,不禁回想起自己當年領軍出征的豪情壯誌,氣勢磅礴。
另一邊,徐達疾馳在馬上,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。
對於朱元璋提到的沈飛,徐達頗不以為然,認為那不過是個空談理論的腐儒,怎可能提出實戰可用的良策。
戰場上真正的凶險並非紙上談兵所能理解,而是需要用一次次浴血奮戰的經驗積累。
徐達心中暗忖,國子監的那個小子,莫非真以為自己是韓信再世不成?
實乃曆經無數次生死決戰磨礪而成。
徐達心頭暗想,那個國子監的小子竟然自比韓信,眼底閃過一絲冰寒,緊握拳頭低喝:“哼,待我班師凱旋,定叫你嚐嚐厲害!”
應天府郊,徐達率大軍踏上征途,對沈飛所謂的計策不屑一顧。
他深信自己多年的沙場經驗,足以應對元庭,何須聽從一介乳臭未乾的書生之言?在他眼中,沈飛僅是個誇誇其談的酸儒,毫不足論。
然而,徐達尚未察覺,一種潛在的巨大危機正悄然醞釀。
驕兵易敗,何況主將已然傲慢至此。
院落之內,沈飛端坐椅上,桌邊一杯熱茶飄散著霧氣。
他微眯雙眼,吹開茶麪熱氣,暗自思量:倘若徐達此番出征不采納自己的策略,必將遭遇慘敗。
點擊彈出菜單